(柳露萌 图/文)6月23日,“智能土木与智能建造”暑期学校第三次讲座,唐平波Pingbo Tang副教授的主题是“Human-Cyber-Physical Security for Resilient Civil Infrastructure Operations in a Changing World”(适用于变化环境韧性基础设施运维的人-信息-物理安全系统),线上会议由哈工大BWIN官方网站杨晓冬教授、研究生助教陶黎鹏主持。
讲座课程从现场的互动、控制室互动和人与人的互动三个方面来介绍。首先,介绍了现场互动方面主要解决现场工人的可靠性问题。工人可靠性不高的危害,说明了在现场定位工人的必要性和定位工人的算法。课程通过视频展示介绍了所能做出现场展示的效果。最后总结了工人完成相应的步骤,提出了多种因素对于工人可靠度的影响系数和最终验证的试验方案。控制室的互动主要解决控制可靠性和空中交通管制员异常行为分析的问题。其次,课程介绍飞行器控制着由于高压等多种因素难免出现纰漏造成危害,确定操作者何时处于非正常状态有着重大意义。课程还介绍了个体人的特异性对于方案选择造成的难度以及预测工作压力和操作能力的方法,补充了通过预测面部表情和头部动作来预测非正常工作状态的方法。大型机场飞机飞行路线和机场摆渡车路线的最优化方案设计以避免复杂交通情况下的碰撞。之后介绍了人与人的互动主要用于解决交流的可靠性问题,难点在于难以获取现场时间发生的详细方法和难以诊断设人工操作员的操作过程,课程简单介绍了测试交流可靠性的思路,并补充了相应的试验和计算机的模拟方法。
做完三个方面的阐述后,主讲教师总结了讲座内容中的安全控制对于设备管理的启发,说明数据驱动决策需要综合考虑现场的历史数据、政府规章制度和实时数据来做出最佳决策。
课程的研讨环节主要探讨了人工智能对于土木工程发展的影响,以及土木专业的同学想进入人工智能的领域需要做好的准备。














[主讲教师简介]:
Pingbo Tang
博士,卡内基梅隆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副教授。他创立并指导时空工作流和弹性管理实验室(SWARM实验室)。他于2002年获得土木工程学士学位,2005年获得中国上海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硕士学位。他于2009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高级基础设施系统(AIS)小组的博士学位。Tang的研究探索了遥感、人类系统工程、数据分析和信息建模技术,以支持对建筑设施、工作空间和民用基础设施系统进行预测管理所需的时空分析。他正在进行的研究一直在研究用于在加速建设和基础设施运营(例如机场运营、核电站停电控制)中理解人机物理系统(H-CPS)的传感和建模方法。他在这些领域发表了100多篇同行评审文章。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能源部(DOE)、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盐河项目(SRP)和凤凰城政府都资助了他的研究工作。
他是ASCE Journal of Compu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的编委,也是与土木工程计算相关的多个顶级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获得2019ASCE土木工程计算国际会议、ASCE2017土木工程计算国际研讨会、ASCE2009建筑研究大会的顶级会议最佳论文奖、建筑行业协会2011年年会最佳海报奖,卡内基梅隆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2013年度员工成就奖。2015年获得国家科学基金CAREER奖。